全文共2303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游走在红线边缘的欧莱雅,终究因为“全年最大力度”栽了跟头。
11月18日,欧莱雅顶着多方压力道歉,但网友直呼“缺少诚意”。18日下午16时,@人民日报评论 发布微评称,套路消费者不能道歉了之。18日晚,巴黎欧莱雅终于给出了赔偿方案。
近期,因“低价”翻车的品牌不在少数,巴黎欧莱雅之外,蒂佳婷、斐乐等品牌也遭到了口诛笔伐。行业对品牌商用“最大力度”“史低价”等字眼刺激消费的行为颇为反感。随着互联网信息不对称性的大幅减弱,“极限促销”的泡沫逐渐消失,靠低价营销揽客的时代也走向终结。
想用2张优惠券,再掏798元
11月18日晚,巴黎欧莱雅给出了赔偿方案。11月18日晚,巴黎欧莱雅给出了赔偿方案,用两种不同的优惠券进行补偿。
具体来讲,针对天猫双十一预售(10月20日-10月31日),在欧莱雅官方旗舰店购买安瓶面膜且产品订单累计达到999的消费者(包括在店铺、达人直播间购物的消费者),且未领900-200元的优惠券的消费者,将提供一张200元的无门槛优惠券。
针对预售期间产品订单累计未满999元的消费者(包括在店铺、达人直播间购物的消费者),欧莱雅将提供两张满499立减100元的优惠券。此外,巴黎欧莱雅品牌将邀请以上消费者成为其金卡会员。
然而,想用2张巴黎欧莱雅的100元优惠券,消费者需要自己再掏798元。对于巴黎欧莱雅的最新回复,许多网友仍不满意。
在巴黎欧莱雅进行以上回复前,人民日报曾发布评论称,套路消费者不能道歉了之。
品牌商因“最低价”翻车
无独有偶,“双11”期间,护肤品牌蒂佳婷也遇到了与巴黎欧莱雅相似的事件。近日,蒂佳婷官方微博宣称李佳琦直播间的面膜为“史低价“,然而蒂佳婷旗舰店中同款面膜却便宜了130元,遭到消费者集体投诉。
目前,上述两品牌均已删除了此前微博中出现的“全年最大力度”以及“史低价”这类极限用语。
其实,早在2015年实施的新广告法就明确规定,禁止商家在广告中使用极限用语,违规者将被处以罚款20万元以上罚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时至今日,极限词汇依旧是直播间、品牌商用来揽客的“法宝”。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表示,“史低价”按照消费者通常的理解,就是史上最低价格,与“全年最大力度”相似,均属于极限用语,也是涉嫌违反广告法规定。
“对于欧莱雅以及蒂佳婷后续价格更低的商品,如果是消费者使用了品牌方自己提供的优惠券,就属于品牌方虚假宣传;如果是平台提供的优惠券,则要考虑品牌方是否提前知晓有此优惠,如果知道,也属于品牌方虚假宣传。”赵占领表示。
对于新优惠券由谁发放以及是否提前知晓平台优惠机制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欧莱雅和蒂佳婷品牌方,但截至发稿对方暂未回复。至于欧莱雅后续的赔偿细则,当事方同样没有给出下文。
繁琐规则成枷锁
面对各方的声讨以及李佳琦薇娅的“逼宫”,欧莱雅直接将责任推给了“双11”,称是“双11”期间规则过于繁琐。网友对此并不买账。
其实,作为“双11”的主战场,淘宝中不仅有各类满减、88VIP会员等固定活动,还有直播间红包雨、做任务领红包等随机性优惠。不仅限于淘宝,京东、唯品会也有相同的策略。诸多电商平台已将跨店满减折扣玩得风生水起,网友多年来一直戏谑“双11”折扣堪比奥数。以至于繁琐的计算方式也让“双11”期间的部分产品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繁琐的优惠活动下,受困的不止品牌方,消费者同样是一头雾水。即便是同一时间段购买同样的产品,最终价格却也是“千人千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熬夜算了很久还是没有拿到最低价”“就不能直接给个折扣吗?”社交平台上关于优惠难算的吐槽比比皆是。
中国消费者协会在11月18日发布的《2021“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中指出,价格争议是今年“双11”消费负面信息的主要集中点之一,共收集相关信息90余万条。
图片来源:中消协官网截图
中消协指出,价格争议集中在11月1日与预售定金和尾款有关。例如,不少准备付尾款的消费者发现叠加各种优惠后,预售价格可能并非最优惠,还有不同直播间的差价争议、直播带货与直接下单的差价等争议。
低价时代必须终结
对于品牌方来说,低价揽客一时爽,但后续要承担的售后成了负面情绪扎堆的大坑。无论怎样处理,在一次次的“低价骗局”、一次次堪比奥数的促销套路之后,消费者的购物热情被不断削减,有些已经意识到回归理性的必要性。
当消费者逐步回归理性,无法保证的“最低价”也不再自带光芒。低价引流的策略尽管创造了多轮商业奇迹,却被新入局的直播电商以社交营销的新打法强势叫板。如果只顾随机潜在消费存量的肆意透支,而较少粘合固定消费意愿的增量贡献,流量争夺的拉锯战只能继续围着“低价策略”的怪圈打转。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北京看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郭宇轩也认为,“低价永远不是目的,而是回馈消费者,提升品牌影响力的一种手段”。“双11”期间繁琐的优惠模式,抓住了消费者冲动性消费的心理与购物时惰性思考的模式。这些没有实质性的优惠反而让消费者感受到了“占便宜”的心态。“但随着互联网信息不对称性的大幅减弱,这样‘极限促销’的泡沫很容易不攻自破。”
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赵振营认为,近年来“双11”的玩法越来越繁琐,严重影响了平台信誉,这对消费者的平台认可度和消费占用率都会有一定影响。
图片来源:中消协官网截图
他进一步指出,从消费舆情和平台规则的调整来看,低价营销的时代正逐渐走向终结。平台开始从售后和生产等环节寻找新的利润来源节点。一方面互联网较低的比价成本让利润没有了存在空间,另一方面消费者的产品节点的付费意愿也正在大幅度降低。
记者丨赵述评 蔺雨葳
编辑丨张兰
关键词: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