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全球观察:大厂之下:一位依附型创业者的成长史

时间:2023-01-20 07:16:09       来源:腾讯网

初见江浩海(化名)时,他穿着一套速干运动服和球鞋,手里拿着三部手机,一边接电话,一边在回微信消息。

问起穿运动服的原因,江浩海说,即使工作再忙,他每周也会抽出两三个小时,和同事们一起打篮球,“有时候美团的渠道经理也会参与,相当于交流业务了。”


(资料图)

从三言两语间能看出,江浩海为人低调、性格内向,和自己认识六到七年的朋友一起吃饭,席间有他同事参与,他也只是搭腔说几句话。

但江浩海实在,朋友和其爱人一起来拜访他,三个人去吃海鲜,江浩海点了七八道“硬菜”、备好一箱冰镇的德国啤酒,饭后还帮朋友订好住宿的酒店。

“踏实”,朋友如此评价江浩海。

过去七年,江浩海在中国南部的一座小城里,先后代理了美团外卖的专送站点、肯德基&必胜客的同城配送KA站点;2020年后又做了美团优选的网格仓和美团闪电仓。

业务规模如八爪鱼般铺开,两大支柱业务——外卖站点和KA站点,一年就能创造超过千万元的营业额。“仅仅肯德基&必胜客的业务,我们的单量在当地就占到50%”,江浩海说。

在工作中,江浩海务实,每一个问题基本都能问到核心,每一项关键工作都要求下属及时反馈:要给出结果,而不只是解释原因和过程。

在业务上,1992年出生的江浩海高效、自律、重视管理流程,依附于美团、肯德基这样的巨头企业,让互联网化的服务快速下沉,而他自己也在创业道路上不断成长。

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零售、互联网等行业的高速发展,一批创业者依附于头部平台,他们或是外卖城市站点的代理商,或是餐饮、零售门店的加盟商,他们与平台共同经历时代的潮起潮落。

大浪淘沙中,一批依附型创业者由于平台走下坡路而离场,但也有人和江浩海一样,依赖于平台稳定的业务而快速成长,在县城、乡镇里书写财富故事。

回到个体视角,依附型创业者如何在大厂之下生存、成长?一路跟随平台发展,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

江浩海的创业故事,或许能给出我们解答上述问题的线索。

在“大树”下创业

江浩海创业故事的序章,要从2014年说起。

大学毕业后,江浩海在一家计算机公司上过半年班,做电脑销售,“我业绩很出色,但完全不会用电脑做表格、做PPT,还是吃了点亏。”

2014年底,江浩海就从公司离职开始创业,最早是在口碑网上开店,代购肯德基、必胜客等快餐店的优惠券,“当时我自己去和门店老板谈,拿到优惠套餐价后,再加价出售”,江浩海也因此赚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30多万元。

不过,餐饮线上代购店的模式终归不长久,随着平台的管理趋严,江浩海从2015年起开始重新寻找机会,结果就发现了美团外卖站点的商机。

2015年左右,美团外卖刚刚起步,大量不做堂食的“外卖店”进驻平台,部分门店甚至都没有门头牌匾,只需要营业执照和餐饮许可证就能在美团外卖开店。

由于大量外卖店的进驻,美团外卖的供给迅速增加,再加上平台的大力补贴,供需同步飙升,本地化的配送运力反而成了稀缺资源。

因此,美团开放了专送代理商的模式,在本地市场由加盟商开拓配送站点、招聘和运营骑手。

2015年年底,江浩海和另外四名合伙人,一共投资了50多万元,开始在当地代理美团外卖的专送业务。

江浩海的一位早期合伙人表示,公司刚创办时,他们每天都在外面开拓站点、招募骑手,一天工作十二个小时,晚上还要开复盘会、规划第二天的工作。

那段时间,他自己去外地跑业务,上午驱车赶到目的地,午饭见一波人,下午见一波人,晚饭见朋友,饭后再见一波人,时间太晚就车里睡一宿,第二天清早就开车赶回公司。

不舍昼夜的工作强度,换来的是业务快速成长。到2017年,江浩海的公司已经在当地经营了五家美团专送站点,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同时业务延伸到全省,累计注册的骑手高达2000多名。

目前,江浩海的美团专送业务,一年营业额在400-500万元左右。

第一次操盘规模化的业务,江浩海也不是没犯过错误。2018年,他把业务触角延伸到外省的两三座省会城市,结果当年业务巨额亏损,“当时低估了跨省经营的难度。”

痛定思痛,从2019年开始,江浩海专注于在本省深耕美团专送业务,他也总结出一条创业心得:业务广度无法延伸时,就专注于做业务深度,反之亦然。

之后,在肯德基&必胜客同城配、美团优选网格仓、美团闪电仓等业务上,江浩海都力求在业务深度和规模上寻求平衡,“先跑通单店、单仓或单个城市的业务模型,再快速复制。”

现在,美团专送和肯德基&必胜客同城配是江浩海公司的核心业务,美团闪电仓和美团优选网格仓作为创新业务,仍旧处于亏损状态。

早期的五名合伙人中,只有江浩海还在最前线奋斗,其余都已退出,而他要保证一家年营业额超千万的公司能继续增长,或者是确保每块业务的一号位,都是最专业、最值得信赖的人。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江浩海也在努力做好CEO的职责。

事在人为:努力做好CEO

前阿里总裁卫哲曾提出CEO要做好三件事:找人、找钱、找方向。

在江浩海的公司里,“找钱”暂时不是最紧急的事务,“以我现在的资金实力,闪电仓和网格仓再亏半年都没有问题。”江浩海说。

“找钱”不是最棘手的问题,“找人”和“找方向”是江浩海最上心的事。

在闪电仓项目上,江浩海一直在物色负责人,“我需要一个仔细、专注的人,来把闪电仓业务做深,让他成为公司里对闪电仓最专业的人。”

但找人的过程往往事与愿违,江浩海招徕的第一位负责人,原来是某家大型超市的仓管,结果到了实际工作中对电脑使用几乎“一窍不通”

第二位负责人罗宇华(化名)是某家互联网公司的渠道经理,工作效率高,并且对业务高度负责,每天都会主动加班到凌晨一点多,基本拒绝一切聚餐、打球等社交活动。

江浩海一度全面放权给罗去做业务,但二者在管理上仍有分歧。

和罗宇华搭档的运营,已经在江浩海的公司上班近半年,但罗认为这名运营不听从指挥,应该马上让他走人。

江浩海认为,现有情况下这名员工还能分担运营工作,如果直接开除,短期内能否找到合适的替代人选,“新业务本就人手急缺,经不起折腾。”

结果,小分歧逐渐变成大矛盾,做负责人18天后,罗宇华选择了离开。

在江浩海的设想中,罗宇华本可以成为闪电仓项目的合伙人,在他开下一家门店时投资入股,但罗宇华的最终选择是:独立单干,回老家长沙开闪电仓。

“找人难,找到合适的人更难”,江浩海时不时会叹气说。

物色闪电仓负责人的同时,江浩海还在考虑不断拓展现有业务的广度,为成熟业务把脉发展方向。

江浩海的公司里,仅是负责美团外卖与肯德基骑手招聘的员工就有40多人,他目前考虑将40多人的团队,改造成“劳务公司”模式,在招聘骑手的同时,再为互联网公司招聘保洁、地推等流动性强的零工。

为此,他专门咨询了在上海、杭州的多家灵活用工招聘平台,向他们“取经”,包括如何规避灵活用工的财务和法律风险。

打造劳务公司是长线规划,眼下另一块业务——美团优选网格仓,也亟需战略调整。

2020年年底,江浩海在当地加盟了三家美团优选网格仓,一年多过去,其中两家网格仓的日分拣件数超过1.5万,已经实现盈利,但第三家网格仓仍在亏损,“一个月少则亏损4-5万元,多则亏损7-8万元,前两个仓的盈利全赔到第三个仓里。”

面对网格仓的持续亏损,江浩海已经找到了解题之道:由于三家网格仓距离相近,他准备招募一批自带车辆的司机,在网格仓送货之外承接同城配送的业务,尤其是凌晨时段的订单。

现在,江浩海的网格仓仅有3-4辆自有车辆,只承接了一小部分夜间配送药品的业务。

在江浩海的规划中,未来自带车辆的自有司机要达到30-40人。

在找钱的工作相对不紧急时,找人、找战略方向,成为了江浩海在日常管理工作之外最重要的事,而他几乎是以120分的激情和专注度来做业务。

可以说,江浩海基本把生活都交给了工作。

有为青年:“唯独我们活着”

当你走进江浩海的办公室,你会发现这里不仅是会客室,还能当做他的书房、盥洗室和卧室。

江浩海年轻,精力旺盛,每天几乎只睡四五个小时,偶尔加班到凌晨一两点,他还会抽半个小时去外面打会篮球,到后半夜再入梦乡。

“之前因为家里有事搬到公司来住,现在觉得住公司更方便做业务”,江浩海说,工作累了,倒头就睡;睡醒睁眼,继续工作。

每天工作十个小时以上是江浩海的常态,除去吃饭、睡觉的时间,他几乎都是在手机上回消息,或者是打电话。

“江老板是个工作狂”,公司里的业务负责人几乎都如此评价他,而日复一日的高强度工作状态,已经成为江浩海生活的一部分。

当然,开办公司七年,旗下员工近150名,很多业务早已不需要江浩海亲力亲为,他要做的,是紧盯各个业务一号位的工作结果。

江浩海擅长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去年8月,江浩海公司经营的五个美团外卖站点,招聘率环比负增长,但其他站点的招聘率都是正向增长,他意识到:其他站点都在抢人,而我们抢不过别人。

招聘率下滑的问题由人事总监来负责,江浩海和下属的沟通也从不拖泥带水:“不要讲原因,更不要讲你做了多少努力,直接给我解决办法,再给我结果!”

美团专送业务已经能成熟运转,所有问题几乎都能预料到症结何在,江浩海只需要放权给业务一号位,再获取结果反馈;而负责专送骑手招聘的人事总监,同样是一位90后。

但在新业务上,江浩海更注重流程、标准化的问题。

美团闪电仓是江浩海今年新投资的业务,是类似于前置仓的纯线上超市。在当地和周边城市,江浩海已经开出两家闪电仓门店。

累计开店时间半年有余,闪电仓项目还属于早期投入阶段,江浩海更是坦言:手头业务繁多,很难抽出时间精力来全面打理闪电仓。

不过,越是新业务,江浩海越注重对管理流程化的把控,他招聘的每一位闪电仓负责人,都被要求在前端尽快拿出一套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在后续工作中严格执行。

在江浩海看来,只有一到两家闪电仓门店时,确保标准化的管理很重要,“有标准、有流程,才能逐步打磨出单店盈利模型。”

美团的内部业务同样重视流程的标准化,比如美团优选对雪糕、火锅肉卷等冻品的包装有严格要求,地区市场更是精准到干冰要加到几块、加到多少重量才能入库。

依附美团多年,江浩海养成了对管理流程的高度重视。

创立公司伊始就跟随着美团的江浩海,在区域市场为美团编织业务大网的同时,也从美团体系里习得了宝贵的创业经验:捋顺业务流程,工作才能得出好结果。

同时,浸淫互联网领域多年,江浩海的管理思维已经高度成熟,他坚信:互联网没有小公司,规模效应是最终的出路。

事实确实如此。

2021年年报显示,美团平台的骑手超过527万人,外卖订单达到144亿单,创造的交易金额超过7000亿元。

144亿笔订单、7000亿交易额,庞大的财务数字背后,正是一个个像江浩海这样的专送代理商,在大到北京上海、小到县城乡镇的地区,如蚂蚁大军般扎根当地市场,运营着累计超百万名的骑手。

在当地,和江浩海竞争的美团外卖代理商中,大部分都已经退场,“最开始创业时,很多竞争对手的外卖站点现在都关了,唯独我们活到现在。”江浩海说。

在江浩海的叙述中,仍然留在牌桌上的外卖站点代理商有着相似的特性:年轻、对财富有渴望、做业务有激情、认定目标后敢于投入和拼搏。

正是这样一批依附型创业者的存在,我们才能享受到便捷的外卖及零售服务;而江浩海跟随平台“摸爬滚打”,在创业道路上积攒经验、不断成长,平台的GMV、营收等业绩也是水涨船高。

互联网平台与依附型创业者们共同成就,这也是江浩海坚持跟随美团多年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大厂之下一位依附型创业者的成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