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伟伦
□ 法治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赵奇 白晓慧
(资料图片)
执行程序作为实现申请人胜诉权益的重要保障,对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至关重要。近年来,在“切实解决执行难”的攻坚道路上,北京法院系统加强执行联动协同,以“科技赋能”提升财产查控处置质效,以“执行+保险”打造跨领域衔接机制,并不断优化预展模式,提供高质量拍卖环境,努力让生效裁判文书确定下来的合法权益得以及时“兑现”,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近日,王先生在北京金融法院成功冻结了某被执行公司持有的股票。“这个平台发挥了大作用。”王先生口中的“平台”,正是北京金融法院创新打造的查控证券电子平台。疫情发生后,上海等异地法院暂时无法接受委托办理证券查冻业务,得益于该平台,北京金融法院高效实现了对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登记证券的查询和冻结,为兑现申请人胜诉权益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如今,无论被执行人名下的证券财产登记在哪个分公司,北京金融法院的执行法官均可在一天内完成查询与冻结,目前该平台已成功冻结股票113.7亿余股。
车辆,作为一种特殊动产,法院长期以来缺乏有效手段掌握动态信息。据统计,北京法院每年查封各类车辆档案约1万余件,尽管执行干警投入大量精力查找涉案车辆,但大多数车辆无法实际扣押,制约着申请人合法权益的实现。
为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与市交通委联动协作,在全国法院率先探索搭建了机动车路侧停车系统,为法官查扣被执行人名下车辆提供了智能化辅助手段,在破解“查封车辆难以实际控制”的问题上迈出坚实一步。
北京高院执行三庭庭长段鹏说:“2022年以来,市高院还进一步推进与市车管所的联动,为北京法院搭建车辆查控专线,畅通在线办理车辆查封、解封业务渠道,法官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对被执行人名下车辆档案的查封,效率平均提高了50%。”
智慧执行,是北京法院的另一核心法宝。2022年,北京法院首张携带交款二维码的执行通知书从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出,通过将二维码嵌入执行通知书,当事人仅需微信扫码、输入交款金额、核实交款金额三步,案款即可达法院的专案账号。北京市人大代表张雪梅认为:“坚持数字赋能,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执行工作深度融合,可以有效打通司法便民的最后一公里。”
“悬赏1万元寻找被执行人名下京牌车。”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悬赏公告后,不到27个小时,即按照举报人提供的线索成功扣押到一辆奔驰轿车,迫使被执行人主动提出和解,举报人也如期获得悬赏金。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这1万元悬赏金既不需要法院承担,也不需要申请人“买单”。这背后,是北京三中院创新推出的执行悬赏保险机制,申请人仅需缴纳1000元购买执行悬赏保险,后续产生的悬赏金将由保险公司向举报人支付,在减轻申请执行人维权成本的同时,也为解决“查人找物”这一执行难题给出了新路径。
拍卖,是法院执行的关键环节。“在去年举行的京牌小客车带指标拍卖期间,法院不但提供了集中预展,还能提供免费搭电验车、专业解读和休息茶饮等人性化服务。”竞拍人刘先生说,这样的体验超乎预期。据了解,为提高群众的参与体验,北京三级法院在优化预展模式,提供高质量拍卖环境的同时,对涉案车辆采取了分类、分级的快速处理模式,以此缩短处置周期,提升处置效率。
北京高院执行局局长杨越介绍,2022年全市法院新收执行案件共计220329件,执结226628件,执行涉案财产100%通过网络平台公开拍卖,全市法院网络司法拍卖成交金额达351.9亿元,同比增长15.7%,拍卖各类财产共计25300件,为买受人节约佣金7.3亿元,并通过组织拍卖专场、开展拍卖直播等方式,向群众普及“法拍”知识,不断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