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清浅,夏日悠悠,科右前旗迎来最美的季节。游客王亚楠骑着摩托车来到科右前旗德伯斯镇黑羊山脚下,满目翠色、满坡草绿,一条蜿蜒小河清可见底,“我从前旗骑行60多公里,不虚此行。”
山脚下的农家小吃店,店长薄海东飞速敲击键盘,为顾客下单。“我们凯悦酒店,一出门就能看青山、看云海,主打产品烤羊排,一天能卖出15单。”薄海东说。
那达慕大会吸引众多游客打卡草原
(资料图)
2017年,黑羊山脚下修建了旅游路,将山与村、山与外界相通,山货下了山,游客上了山。德伯斯镇党委书记王红喜说,“前几天,我们这里举办了黑羊山首届那达慕,车流从村头堵到山脚下,足足3公里。”游客多了,村民的山货摆摊就能卖出去,不到4个小时就有23万余元的收入。
除此外,“顶流出圈”的烤羊排、手工馒头、甜糯玉米三大美食“盛放”在杜鹃花节,尤其是杜鹃花脚下馒头山嘎查“馒头姐”手工蒸出的馒头,带着本初香味赢得游客青睐,它的存在已不是简单的美食,而是打开游客记快闸门的精神“良”食。对待后续的合作发展,“馒头姐”们信心满满,因为凭借好出身、好工艺、好口感的馒头不愁卖。
杜鹃花开
不破坏环境、不大拆大建,一个个清丽秀美的小山村正将旅游资源转变为发展动力,前旗也迎来了旅游的“高光时刻”。5月16日,乌兰毛都苏木赛马场涌进成千上万人,一场蒙古族传统体育赛事“引爆”了草原,每年的那达慕期间,乌兰毛都苏木及周边乡镇一房难求。配之乌兰毛都草原风景区内各业态,每年都会吸引50多万人从天南地北走来,一个活动便给苏木带来4亿多元的收入。
乌兰毛都苏木曾经是一个普通得不有再普通的地方,而如今,湛蓝如洗的天空映衬草原碧绿的旷野,“高颜值”吸引着如织的游人,反过来又提振着村里人的精气神。52岁的乌兰毛都苏木牧民金荣做奶食品已经有20多年了,游客越是喜欢她就越高兴、越有劲头。说起每年举办的那达慕,她更是掩饰不住心里的喜悦,“和60多牧户一起做奶食品,牛粪火熬制的奶豆腐和奶皮子的口感客人比较喜欢,每年那达慕销售都有10万多元收入。”
理想中的乡村,有德伯斯镇和乌兰毛都苏木的样子,也有察尔森镇的样子。察尔森镇被称为“旅游小镇”,亦被外地游客称为“一重山色半城湖”的地方。这样如此优美的小镇,却因一场非职业排球赛事嗨爆全网,长达近100天的体育赛事吸引56支球队参加,开赛当日,镇内各商家收入高达60万元,察尔森镇的人文景观里又多了一抹“健康味”。排球比赛“破圈”理所当然,赛场没有棚顶,无论胜负都有一张进入察尔森镇库区景点的代金券,比起“走马观花式”打卡,每一个环节都散发出极具本地特色、为当地大众接受的乡土风格的气息,人们在享受比赛的同时,更以沉浸式、导入式的方式,在游玩中学习、成长。
“今年,前旗将迎来一个完整且热闹的出游高潮,中老年群体、亲子群体对旅游产品需求将持续释放,学生们生态自然、农耕文明和课外拓展等研学游成为‘爆款’。对此,我们针对不同客群,精准发力,推出了一系列丰富旅游产品。”科右前旗委书记孙书涛表示,作为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的首个旅游季,游客的出游需求出现了“下沉式旅游”的特点,出游天数、行程距离显著延长,长线游、跟团游等迎来预订热潮,持续时间最长、人流最大的出游高峰提前到来。
鉴于此,科右前旗抓住“业态创新”这一核心,借助差异化资源禀赋和区域特色,开发出儿童趣味科技馆、梦幻塔拉游乐园、宿集马场、牧民探访和草原市集文化体验、海力森百年古榆民俗旅游度假村项目、真人CS、打靶体验、红蓝军团队竞技活动、“戍边”牧户体验等新兴业态,高质量、跨界化的精细产品重构了“诗与远方”,目前已接待362万余游客来到前旗,旅游收入达到12.45亿元,旅游资源优势和游客群体之间实现了“双向奔赴”。
美丽乡村成为”诗和远方”
“这次来到中国,到科右前旗见到了草原、喝了纯正的牛奶,感觉太好啦!”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外国友人法昴斯用不太标准的汉语表达着自已的感受。
“活动链”展示着“醉”美前旗的独特风采,“活动链”也“链”来了五湖四海的宾朋好友,山与花的色彩盛典装扮了游人的视野,田与稻的美丽相约“秀”出了稻文化的本真,牧民那达慕盛满了丰收的喜悦、兴安农村第一党支部重温“初心之旅”、草原宿集寻觅那份宁静中的洒脱......“全域、全时、全业态”旅游的东风吹开了科右前旗联合开发、发展的愿景,形成和强化了旅游品牌辨识度,正成为“上风上水上前旗”的最好理由!(时秀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