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环球时讯:开新店 开新局|消费新趋势显现,重点打磨“创新、品质、时尚”

时间:2023-02-07 12:57:34       来源:腾讯网

春节长假过后的首周末,立春撞上元宵节,朝阳大悦城里人流如织,不仅餐厅美食排大队,休闲座椅也需要“等位”。一位消费者排队买到了网红甜点后,决定再去排队买网红奶茶。“我就住附近,春节期间来了三次,几乎都是这么热闹。”


【资料图】

刚刚过去的春节,消费市场热力十足。国家信息中心追踪全国232个重点商圈人流量数据发现,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在内的全部83个城市的消费热度指数都已经企稳回升。线下商圈消费热度持续回暖的同时,不少品牌新店开拓的脚步也从开年后就陆续开启:1月6日北京北部地区迎来区域内全新零售概念百货DT51,1月9日老字号丰泽园东直门店与新老“粉丝”见面,朝阳大悦城1月迎来14家新店,呷哺呷哺1月国内新开34家门店、北京有4家新店亮相……

业内专家认为,春节期间全国市场都在一个比较明显的回暖状态,但不同的行业恢复快慢程度不一,越是接近必需品的行业,恢复起来越快一些,2023年年中到下半年市场有望看到较明显的消费回暖成效。在实体商业领域,接下来企业要同时抓存量和增量两方面,要在创新、品质、时尚三个方面重点打磨。

不同行业回暖快慢程度不一

“春节来大悦城,里面的人真不少,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就想漫无目的地逛一逛,感受一下人间烟火气。”“兔年逛兔展,再合一张影,感受浓浓节日氛围。”

中国烹饪协会开展的相关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1月21日至1月27日(除夕至正月初六),重点餐饮企业营业收入与去年春节相比上涨24.7%,与2019年春节相比上涨1.9%;客流量与去年春节相比上涨26%,与2019年春节基本持平。据北京市商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这个春节假期前四天,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企业实现销售额28.4亿元,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9.8%,较2019年增长13.7%。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超1412.7万人次,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9.2%。

仲量联行华北区研究部董事纪明告诉新京报记者,从消费需求来看,防疫政策调整后,全市购物中心在圣诞、元旦、春节假期客流量明显增多,释放消费回暖信号。引领复苏的板块包括餐饮类、儿童娱乐教育类等在疫情中受冲击较大的业态。不过,在纪明看来,整体上消费意愿和信心不会在短期内迅速回到疫情前水平,“2023年年中到下半年市场有望看到较明显的消费回暖成效。”

“对于2023年整个消费市场来说,将会迎来整体回暖。”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认为,在春节期间,全国的市场都在一个比较明显的回暖状态,但他认为这种回暖还没有到达一个非常火爆的状态,还有消费空间。

文志宏认为,不同业态消费回暖快慢程度不一,比如旅游、电影等领域可能会迎来比较好的复苏,或者说报复性的反弹。“春节期间,《满江红》《流浪地球2》等贺岁片的火爆,也是消费者释放消费热情的信号。”餐饮、茶饮也可能恢复得更快,“在疫情恢复的背景下,越是接近必需品的行业,恢复起来越会快一些。”各企业现阶段要做的是尽快恢复到一个正常的经营状态,抓好现有存量的恢复和提升,同时加快增量市场的开发,即加快新门店的扩张速度,“要在企业自身资源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去开展,不是盲目扩张。”也要做好后续疫情的准备和相应的预案。他还提到,受疫情的影响,更多的人对健康方面的意识增强,“跟健康有关的一些消费业态会实现新的增长。比如健康服务类的一些项目,可能也会在今年有一个更快的发展。”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表示,春节期间各类消费增长迅速,一方面,消费信心增加,下一步可能会增加消费品类的选择,另一方面,释放消费转变为注重品质,与品质健康追求相匹配。赖阳提到,从餐饮行业来看,餐饮消费会明确地分出两种未来的主流趋势,一类是高品质、高厨艺的高端餐饮会增长,另一类是主流的消费倾向于非大规模的聚餐,而是三两个人甚至一人食的快餐。

新店、首店撬动消费潜力

开年后,多个企业、品牌加速开拓新版图。例如,1月,呷哺呷哺在国内开34家新店,包括上海8家新店,北京4家新店,在接下来的2月至3月,北京将再开7家新店。2月,名创优品全国首家旗舰店在成都开业。

在餐饮方面,受疫情影响,2021年11月海底捞启动“啄木鸟”计划,关闭部分门店,今年则将推进“硬骨头”计划,重新经营部分此前关停的门店。与此同时,怂火锅、佩姐等不少新兴品牌也在持续发展开拓新店。赖阳表示,“餐饮品牌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在一线城市很火爆的品牌,二线城市也有消费者追捧,但不同城市之间消费者消费能力还是有层级差别。所以对于下沉市场的消费能力,还是要谨慎评估。”

赖阳提到,部分企业在做品牌的复合化发展,“企业也要去做这种探索,而不是一个品牌同一个价格体系,如果不同地方价格有差别,品牌定位就乱了,所以需要有高端、低端品牌相互配合。”市场是不断竞争的,即便有老牌的企业占据了市场,但总有市场创新者,会找到不同的特色价值点进入市场,“特别是餐饮,现在消费者思想更加多元丰富,他们愿意尝新,中式和西式的结合,不同地域口味的产品结合等。因此,开店要敏锐分析消费市场的需求,找到特色、创新产品。”

北京商业版图也不断迎来新成员,1月初,北京华联旗下全新零售概念百货DT51开业,其与北京SKP共享品牌资源和买手团队,目前已经成为大众点评亚运村购物热门榜第1名。在文志宏看来,SKP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仍能一枝独秀,不管是在门店的定位、品牌的组合、顾客的服务,还是在运营管理上都有一些独到的地方。“百货业态要继续生存发展下去,还是应该进行不断创新。”

据了解,DT51入驻了20余个全国首发品牌,在业内人士看来,首店是商场和品牌吸引客流与消费的有力抓手,更能有效吸引本地消费者的消费热情。纪明认为,首店经济将持续作为北京市场2023年的发力点。2022年,北京共有超过600家品牌首店落地,“首店首发”有显著品牌溢出和消费升级效应,2023年将持续为商场催生新的消费场景和话题热点,撬动新人群消费潜力。

创新、品质、时尚助推消费迭代提速

春节期间热门电影频出,票房位列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榜第二位,餐饮“到店”和“到家”业务火爆,商超预制菜、特产走俏,24小时便利店成消费“补给站”。消费市场回暖、“升级换代”提速。

在赖阳看来,实体商业领域,企业要抓关键点,而创新、品质、时尚是根本。“时尚包括时尚的环境、消费者喜爱的流行IP、文化艺术等,这些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赖阳称,不管是什么业态,企业要在这些点上重点打磨。

赖阳特别提到了文化艺术的环境氛围,“企业不是简简单单卖东西和提供基本服务,而是生活方式的提供者,是消费者独特价值的提供者。”从这一角度来看,企业需要把握现在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流行时尚,进而去组合产品、设计店铺、规划业态、创新服务,“也要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研发科技、艺术文创上增加一定比例的投入。”

以购物中心为例,赖阳提到,休闲娱乐文化体验在消费中越来越重要,在北京比拼时尚的流行IP、艺术沉浸是竞争的焦点,“若在这些方面不能有所超越,竞争力就会弱化。”赖阳认为,一个好的购物中心或百货店,在引进与众不同的体验店、旗舰店上,需要在艺术沉浸式流行时尚IP的氛围品牌和环境的组合功能上提升竞争力,而且一定要从卖商品的思维转向打造消费者新型时尚的生活空间。“时尚是不可或缺的竞争力,不要以为时尚就只是服装时尚,逛购物中心要时尚,餐饮消费也要时尚,即便是生活必需品也在时尚化。”比如,现在很多便利店、商超,也都强调时尚的环境设计。

◆专家观点: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

餐饮消费会明确地分出两种趋势,一类是高品质、高厨艺技艺的高端餐饮将会增长,另一类是主流消费将倾向于非大规模的聚餐,而是三两个人甚至一人食的快餐。

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

越是接近必需品的行业,恢复起来越会快一些。各企业现阶段要做的是尽快恢复到一个正常的经营状态,抓好现有存量的恢复和提升,同时加快增量市场的开发。

仲量联行华北区研究部董事纪明:

“首店首发”有显著品牌溢出和消费升级效应,2023年将持续为商场催生新的消费场景和话题热点,撬动新人群消费潜力。

新京报记者 张洁 段文平 袁秀丽

编辑 王琳

校对 翟永军

关键词: 开新局|消费新趋势显现 重点打磨创新、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