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位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反映,飞利浦相关产品存在质量和售后问题。截至10月14日,黑猫投诉平台关于飞利浦的投诉量已达2041条。有网友提出质疑,这是否与飞利浦近年来的品牌授权有关?
【资料图】
作为一家以生产电灯泡起家、拥有131年历史的老牌荷兰电子公司,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飞利浦”)在1990年进入中国市场,最初以生产电灯泡为主,后产品覆盖照明、家电、视听、医疗等多个领域,多年来以品牌和质量立足于国内市场。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向红星新闻介绍,2000年前后,飞利浦开始谋求转型,重心转向医疗健康产业,许多利润较低、经营不善的业务被砍,多以品牌授权方式生产和运营。据媒体21世纪商业评论统计,目前中国约有20多家“飞利浦”系公司。他们中的大多数,在支付几千万至十几亿元不等的品牌授权费用后,贴上飞利浦商标,做起飞利浦的名牌生意。
冠捷科技去年应付飞利浦商标许可费达17.78亿元
业内人士:除剃须刀外大多数业务系贴牌代工
据第一财经报道,2004年前后,飞利浦以3.58亿元的股票价格,将其显示器业务和部分电视机制造业务出售给冠捷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4月1日,冠捷科技与飞利浦成立电视业务合资公司,冠捷科技全资子公司MMD拥有70%的权益,飞利浦占股30%。
2014年,将收购其与飞利浦合营电视公司余下30%的股权,加上合营公司之前70%股权,冠捷科技方面将支付不超过3.75亿美元。此事意味着,飞利浦将基本退出电视业务,而冠捷科技今后将增加了品牌运营的空间。
冠捷科技2021年年度财报数据显示,冠捷科技2021年应付飞利浦商标许可款项金额达17.78亿元,较2020年多出近10亿元。
冠捷科技2021年年度财报数据
飞利浦的老本行照明业务也在2014年被精简。据澎湃新闻,1985年,飞利浦照明就在上海设立了第一家合资企业。2014年,飞利浦将健康科技和照明拆分成两个独立实体,将LED业务和通用照明业务整合成独立的飞利浦照明。2018年,飞利浦照明改为昕诺飞。
随后,飞利浦又在2019年将昕诺飞的股份完全抛售,彻底退出照明行业。目前,昕诺飞拥有业内最多的照明和照明控制专利。
据羊城晚报,2018年7月,广东德尔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中信产业基金的扶持下收购了飞利浦的水健康业务,获得飞利浦水家电中国市场的品牌授权。
飞利浦的家电业务目前也被授权给国内资本。据财新网,2021年3月,皇家飞利浦发布公告披露,高瓴资本将以3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85亿元)收购飞利浦家电业务。扣除税费和其他交易成本后,预计将在2021年第三季度为飞利浦带来约3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31亿元)的现金收入。
双方还达成15年品牌授权协议,出售后的家电业务可以继续使用飞利浦品牌,授权期15年,费用约为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4亿元)。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向红星新闻介绍,2000年以来,飞利浦多年持续营收增长乏力,对手林立,便开始寻求转型。“通过十几年的业务剥离,飞利浦已将绝大部分显示器、家电等品类业务通过品牌授权的贴牌方式转手给其他公司。”
梁振鹏指出,目前大部分标称飞利浦的产品已非飞利浦生产和销售,而是由其他厂商贴牌代工。“据我了解,除剃须刀等技术门槛较高,较赚钱的产品线还在自己做以外,绝大多数家电品类的生产、销售、采购、运营、售后等服务,飞利浦都已经不负责了。”
飞利浦客服:由不同工厂生产,但质量一样
正向健康医疗领域转型,已注销7家子公司
近期,许多消费者发现,不少标称是飞利浦的产品,如今在飞利浦官方旗舰店并无售卖,只能在一些专卖店购买,真假难辨。红星新闻注意到,在京东和天猫的飞利浦官方旗舰店,目前确实仅售卖个人护理、母婴用品几类产品,如男士剃须刀、理发器、电动牙刷、吹风机、卷发器几类。对此,飞利浦官方热线客服24日向红星新闻解释道,“生产渠道不同,产品类别也不同。”
在京东的飞利浦官方旗舰店,目前仅售卖个人护理、母婴用品几类产品,如男士剃须刀、理发器、电动牙刷、吹风机、卷发器
上述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飞利浦产品在各个电商平台都有指定授权店铺,如天猫有飞利浦润氏专卖店、飞利浦腾飞专卖店等,通过授权店铺购买的商品,可以确保为官方正品,具体授权店铺可在飞利浦官网的“官方授权店”页面查询。“飞利浦提供两年质保,出现质量问题可以提供全国售后服务。”
一位被授权飞利浦家电销售的经销商向红星新闻提供了一封今年6月份的家电授权书。授权书显示,授权公司为飞利浦家电控股有限公司,系“飞利浦商标在中国的家电产品独占被许可人”。经授权,该经销商可以销售带有飞利浦商标的指定产品,且可以使用“philips"、"飞利浦"品牌标志。
天眼查显示,飞利浦家电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目前仅对外投资飞利浦家电(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一家公司,与1990年成立的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并无股权关系。
对于消费者质疑的贴牌问题,飞利浦多位官方客服均表示并不了解,只强调虽由不同工厂生产,“但质量是一样的”。红星新闻多次联系飞利浦品牌授权书上的“飞利浦家电知识产权部全球品牌保护负责人”,截至发稿未获回复。据公开报道,该负责人已在飞利浦高级知识产权顾问一职就任多年。同日,记者向飞利浦中国总部邮箱发送采访需求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近十几年间,逐步剥离绝大部分业务后,飞利浦正朝着医疗健康领域转型。天眼查显示,目前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由飞利浦电子中国有限公司100%持股,后者已将此前控股的7家子公司注销,包括飞利浦家电(苏州)有限公司、飞利浦电子(深圳)有限公司、飞利浦照明电子(上海)有限公司等,而飞利浦健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仍在经营中。据飞利浦官方简介,目前飞利浦业务多集中在医疗器械和个人护理,自身也定位于“一家健康技术公司”。
业内人士:
品牌承租方多以商标名义拓展品类
恐难把关研发生产流程
品牌授权后,为获取更大收益,大多飞利浦品牌承租方纷纷拓宽品类,各类标称飞利浦的产品也出现在市面上。据《21世纪商业评论》统计,目前中国有20多家“飞利浦”系公司。他们中的大多数,在支付几千万至十几亿元不等的品牌授权费用后,贴上飞利浦商标,做起飞利浦的名牌生意。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介绍,2018年,从未接触空调业务的飞利浦也将商标授权给安徽美博智能电器集团,由其代工空调业务。飞利浦官网的空调操作手册显示,飞利浦和盾标是属于荷兰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产品的制造和销售是由南京智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是产品的相关担保方。
近期,飞利浦空调还宣布布局年产能500万套生产基地,尚在安徽滁州投建中。一位业内人士向红星新闻透露,除安徽美博外,奥克斯、创维、长虹、海信、天加、万爱等多个厂家也是飞利浦空调的代工厂。“据粗略统计,与代工厂性能参数类似的产品相比,贴牌的飞利浦产品价格一般至少多出1000元。“
梁振鹏向红星新闻介绍,飞利浦一般是与国内各空调公司签下五年甚至是十年的商标授权使用费,“品牌承租方负责产品的生产、销售、采购、运营、售后服务等环节,目前飞利浦绝大部分业务已完全由工厂代工,仅换个商标换个外观。”
一位家电业内资深人士介绍,一般而言,工厂生产有几种常见方式:一是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即品牌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如苹果手机;二是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某制造商设计出某产品后,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被另外一些企业看中,要求配上后者的品牌名称来进行生产,并依据企业要求进行二次设计,如某些扫地机品牌。
“一般口头说的‘贴牌’即OEM或ODM,是随着社会分工精细化而产生的一种现象,实际上代表了一种分工和细化竞争的思想,最大的特点在于实现了品牌与生产的分离。”上述业内人士介绍,十几年以前,由于市场需求爆发,OEM与ODM在中国发展迅速,两种生产方式在中国市场中被广泛沿用了十几年。但随着如今中国厨卫家电市场需求的精品化,OEM与ODM已不是主流,“自主研发才是正道”。
在梁振鹏看来,许多家电公司采用贴牌代工模式无可厚非,剥离业务的轻资产模式对飞利浦公司而言,好处是每年可以通过不同领域的商标授权使用费获取一定利润,“如果贴牌代工模式存在问题,飞利浦则难以对商标承租方的研发生产流程进行把关。”
“因为飞利浦卖掉商标使用权的任何一个领域,如果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飞利浦品牌就会受到很大伤害。品牌一旦受到伤害,就会直接影响到飞利浦公司其他产品的运营。”梁振鹏提醒,出现某些情况,飞利浦可能会将品牌承租方商标许可收回。
例如,在德尔玛与飞利浦的约定中规定,如德尔玛出现停止正常营业、无力偿债导致破产、损害许可方声誉等特定情形,且未按要求补救的,则商标许可存在被皇家飞利浦收回的风险。
红星新闻记者 蔡晓仪 杜玉全
责编 邓旆光 编辑 包程立
关键词: 飞利浦的贴牌生意重心转向医疗健康产业 商标费一年